在清朝人均身高不过1.6米的时代,有个詹氏家族杠杆炒股app,其成员之高,达到了惊人的八尺,八尺究竟有多高呢?一尺约合今天的33厘米左右,八尺约合2.64米,这样的身高放在今天也属于巨人的范畴了。据詹氏族谱记载,詹世钗在二十岁前后身高就高达3.19米,他的祖父詹元福身高达 2.3 米,父亲詹德昌(一说詹真重)身高达 2.48 米。詹世钗的弟弟詹世钟同样继承了这一特征,成年后身高超过两米。
詹世钗幼年时,身高的增长速度就令人惊叹。两岁时,他的身高便已超过1米,远超同龄孩童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的身高更是一路飙升,十二岁时已长到2米,到了十五岁左右,身高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他的身高增长并非匀速,而是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快速增长阶段。十二岁至十五岁期间,三年时间里身高从两米猛增至 2.6 米;十七岁那年,短短半年内又窜高了近 30 厘米;二十岁前后,最终定格在了 3.19 米(一说 2.6 米)的惊人高度,成为了名动天下的"清朝第一巨人"。
如此特殊的身高,使得他在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。詹家不得不为他专门定制衣物、鞋子,甚至改造房屋,以适应他高大的身躯。家中的门框上方开出半圆形豁口,方便他进出房间;床和桌椅也都是特制的超大尺寸。他在寻找工作时屡屡碰壁,多数人认为他身材笨拙,无法胜任精细的工作。生活的困境一度让他陷入迷茫,甚至成为无业游民。
展开剩余73%一位善良的制墨厂厂长看到了詹世钗的困境,决定给他一次机会。在制墨厂工作的日子里,詹世钗默默付出。尽管薪水微薄,但他感到很满足。道光二十七年(1847 年),一艘英国商船驶入宁波港,船上的商人詹姆斯・威尔逊在码头上一眼就注意到了詹世钗那独特的身影,他向詹世钗提出了一个诱人的建议:邀请他前往英国参加巡回展览。在当时,普通百姓擅自出境是要受到严惩的,威尔逊通过宁波地方官员的默许,带着詹世钗踏上了开往伦敦的商船 “远东公主号”。
经过将近四个月的漫长航程,詹世钗终于抵达了伦敦港。他的到来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掀起了一阵热潮,当地报纸《泰晤士报》用大幅版面报道了这位来自东方的巨人,称他为 “清帝国的擎天柱”。英国皇家科学院的学者们也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,对他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测量,并将数据记录在案,这些珍贵的档案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。据《夜雨秋灯录》载,他随商人走遍欧洲各国,成了"洋人的玩物",引得王公贵族竞相观赏。詹世钗也因此学会了英语、法语等十多门外语。
在利物浦展览期间,詹世钗结识了当地一户商人家的女儿玛丽・斯密斯。玛丽身高一米八五,在当时的英国女性中也算是异常高挑。两人相识后,很快被彼此独特的气质所吸引,逐渐产生了感情。尽管他们的恋情面临着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世俗眼光的质疑,但他们并未退缩,毅然决定结为连理。这段跨越种族的姻缘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,就连当地主教也专门为他们举行了祝福仪式。
婚后,詹世钗在利物浦开设了一家专营中国茶叶和丝绸的商铺 ——“东方珍品阁”。店内的门框高达到3.5米,柜台和座椅也都按照他的身高特制,这些独特的装修设计吸引了很多顾客前来光顾。他们的住所里所有房间的层高都达到4米以上。家具也都是特制的,床长达3.5米,餐桌高度接近1.5米。每当两人在街上同行,总会引来路人驻足。
为了适应英国的生活,詹世钗开始学习英语和西方礼仪。他请了一位退休的牧师做家庭教师,每天清晨都要进行两个小时的学习。到了咸丰五年(1855年),他已经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客人交谈,并能阅读英文报纸。这让他在经营茶叶生意时更加得心应手。
咸丰六年(1856年),詹世钗和玛丽生有一子名叫詹泽纯,詹泽纯并没有遗传到他父亲的身高。由于年事已高,身体状况不佳,詹世钗无法亲自回到故土。于是,他派遣詹泽纯回到中国,替他完成寻根问祖的心愿。据《申报》报道,詹泽纯利用工作之便,回到了故乡婺源县虹关村。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,前来寻亲的詹泽纯,竟然被叔伯拒之门外。
据传,当时詹世钗的三哥詹世钿正值中年杠杆炒股app,在家乡做着徽墨生意,家底殷实。他生怕这个"洋侄子"是来分家产的,百般刁难,甚至扬言詹世钗早已去世。詹泽纯满怀亲情而来,却遭到这般冷遇,不禁悲从中来。从此,他绝了回乡的念想,远走英伦。直到1893年,詹世钗客死异国,也未能见儿子最后一面,更未能实现魂牵梦绕的回乡夙愿。
发布于:重庆市